【警惕】峨眉山月歌的诗意 (峨眉山月歌的诗意及思想感情)

各位看官,晚上好,欢迎来到今月将酒古诗词专栏,本期我们推出盛唐诗人李白出蜀途中所做的两首诗歌《峨眉山月歌》和《荆门浮舟望蜀江》,整体比较轻快明了,代表了诗人告别隐居生活后,开始四处游历,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仕途的信心。

仗剑去国思峨眉山月

峨眉山月半轮秋, 影入平羌江水流。 夜发清溪向三峡, 思君不见下渝州。

-----唐.李白《峨眉山月歌》

此诗作于开元十三年(公元725),李白告别隐居生活,开始漫游,出蜀途中所作。

青溪江,透着作者淡淡的离别思绪,途中的夜里,看见半轮秋月倒映在静静的江水中,这带给李白无限的眷恋和亲切感。 夜里从清溪出发往三峡,不知不觉间,已经到了渝州。峨眉山上的月亮,不知道见不到你的日子,会有多么难熬、多么寂寞啊!

峨眉山月

在峨眉山,他找到了太多疑问的答案,找到了太多的坚定和兴趣,找到了太多的使命和理想。 人生起起伏伏,辗转各处,这让他百感交集,又令他心情舒畅,因为他找到了生命前进的方向,他不再是那个豪情万丈的迷茫青年。如今,豪情不减,方向已明,经过了岁月的沉淀之后,也更多了几分理性。 李白乘舟继续游走。他腰佩宝剑,站在船头,川流不息的河水此时就像是他的心情一样,狂奔不止。“愿为弼辅,使寰区大定,海县清一”,带着这样美好的理想,随着水流走向他美丽的世界。经过了纳溪、渝州出了三峡。一只轻舟,却一日千里。 诗文中将三峡水势的湍急和附近山川的险恶都表现得淋漓尽致,而那份激动也正是李白站在船头的心情。 李白毫不惧怕高耸险峻、水流涌进的三峡山川。江水滔滔,撞击着他心中的豪情。此时的李白心中溢满了兴奋,他自信这个朝代有他的立足之地,有他挥斥方遒的机会。他和每一个青年一样,相信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。

影入平羌

越是艰难险阻,越是兴奋难抑。这就好像最想得到的东西,简单得到不如历尽万难得来的印象更加深刻。 自信,赋予李白更加洒脱的光环。古代的很多文人都有政治理想,李白也不例外,虽然他们的梦想大多破灭了,但是李白的梦想却比别人的都要自信而坚决。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辉煌的朝代。而就在那个文化繁荣、疆域辽阔、思想积极开放、物质极度丰富的朝代,李白拥有属于他自己的梦想。有人说唐朝是个爱做梦的朝代,在那个朝代,许多梦想都可以走进现实。在这个极度具有浪漫色彩的朝代,谁会没有具有浪漫色彩的梦呢。 在那个文艺时代,与李白同龄的王维,小李白十一岁的杜甫,也都有伟大的政治梦想,并为之努力。没有梦想的人是没有生活的,但是梦想过于强烈,如果无法实现就会带来更多的焦急、失望和绝望。 李白的梦想没有变成现实,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,李白没有成为政治上的佼佼者,但是却成了中国历史上人人敬仰的诗仙。他用诗文,描绘了一个繁华锦绣的朝代。曾经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随着那江水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
初到荆楚回望蜀江

春水月峡来,浮舟望安极! 正是桃花流,依然锦江色。 江色绿且明,茫茫与太平。

逶迤巴山尽,遥曳楚云行。 雪照聚沙雁,花飞出谷莺。 芳洲却已转,碧树森森迎。

流目浦烟夕,扬帆海月生。 江陵识遥火,应到渚宫城。

-----唐.李白《荆门浮舟望蜀江》

蜀江

早春三月的江水虽没有汛期那样勇烈,却也是汹涌澎湃。江面上船只漂行,眼观前方,江面上的桃花就那样漂浮纷飞,就像家乡锦江一样春意盎然。 江水明亮碧绿、浩浩荡荡地与天际平齐。两岸的巴山逶迤护水而来,在荆州地界已经和地平线平齐了,楚地水汽袅袅,模糊了界限,结出巍峨摇曳的云山。 岸边的沙滩上有很多正在用沙来沐浴的大雁,出入山谷觅食的黄莺用它独特的舞姿来炫耀它美丽的色彩。翠绿色的沙洲仿佛围绕着船转动着,沙洲上的绿树叶在热情地招手。 放眼远眺,江上水汽氤氲,海上明月和白帆一同冉冉升起。看到江陵城上的灯火,就知道渚宫城就要到了。

蜀江春色

这时,李白想到了巴蜀的峨眉山,想到了蜀山上的僧侣,想到了过往遇到的一切,不禁忧伤起来。而那西蜀的江水,也像是舍不得他一般,一浪接着一浪地拍打着岸边,演奏着离别的乐曲,为他践行。“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。”这是一个第一次离家的游子的心声,委婉低回,悲伤的情绪在胸中回荡,仿佛是一渠江水,那样缓慢,不甚猛烈。 正因为有人认定了这时候的心情是悲伤的,所以他们会认为《早发白帝城》是他被流放遇赦的时候写的,因为那首诗的心情是那样轻松愉快。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,李白在经历仕途失败、刚刚被贬谪的情况下,又怎么能有那样轻松的心情呢?在《荆门浮舟望蜀江》中表达出的感觉就像是每个人在第一次出门远游的心情一样,既兴奋又激动,也有思乡的怅然若失。 每一个生命在萌发的时候,便被嵌入了思乡情结。每个人都是恋家的,家的感觉很温馨,在家里就像是永远不会担心任何事情,总会有一股难以名状的安全感。外面的世界充满诱惑,就像是蒙着面纱的绝世美人,正等待着你去揭开面纱,等着你去发现美丽。思乡之情在李白的心中悸动,但是他依然迈出向前的脚步,去寻找心中的伊甸园。 江陵是李白出了川后的第一站,在某些程度上,象征着他正式地成为一个“仗剑去国,辞亲远游”带着理想去实现的成年人了。李白到达江陵时是春季,四处春意盎然,散发着春的气息。